院级创新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创新平台 > 院级创新平台 > 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6-12-13

海洋捕捞工程技术领域主要以不同捕捞对象为研究对象,围绕1条鱼1个产业的研究方向,结合渔场、资源、渔具、渔法、渔捞装备、渔具材料、渔获保鲜和综合利用等产业链环节,以资源养护、新资源开发、渔业节能和高效利用为最终目标,全面指导与引领海洋捕捞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远近海渔具渔法、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渔具材料改性与功能材料开发、新型网箱开发与应用和海洋捕捞工程技术信息平台构建等5个研究领域。具体研究内容为:

远近海渔具渔法:主要开展渔具渔法性能优化、负责任捕捞技术、节能型捕捞技术和渔具渔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渔具模型、鱼类行为等基础研究,为渔具渔法研究提供技术支撑。(2)极地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主要围绕大洋、过洋和极地渔业新资源探捕、高效捕捞技术的开发、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我国远洋与极地渔业发展战略等开展研究。(3)渔具材料改性与功能材料开发:主要包括高性能渔用材料研发与示范、节能降耗型渔具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环保型防污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高性能网具材料及其装配工艺研究以及功能性材料开发研究等。(4)新型网箱开发与应用:包括铜合金网衣网箱成套装备研究、网箱防污技术研究、网箱工程用高性能绳网材料研究、新型网箱的研制及其应用示范、网箱配套设施技术研究、网箱模型试验研究、网围试验研发等。(5)捕捞信息与战略研究:主要跟踪国家和区域性海洋捕捞渔业政策法规,研判海洋捕捞渔业管理趋势与方向,提出我国海洋捕捞工程技术发展对策,提出我国海洋捕捞业国家战略与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中心将以捕捞产业创新为主导,工程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为核心,强化转化、服务与孵化功能,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从而推动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远洋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贯彻产学研的指导思想,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完成现有海洋捕捞渔业工程技术的组装配套、转化,完善负责任捕捞开发技术,不断开发适宜资源养护型负责任捕捞技术,逐步建立适宜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捕捞工程技术支撑与管理体系。将在3-5年期间建成集科研、开发、产品、管理于一体,能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的科研与开发实体。

①开展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研究,调查评估海区捕捞渔具容纳量,制订渔具准入标准及准入制度,建立负责任捕捞技术体系;

②研究鱼类群体行为学、渔场精确判读识别技术,开发节能、高效渔具渔法,研发渔业精准捕捞与节能减排技术;

③远洋与极地新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远洋新渔业资源分布、渔场栖息环境、高效捕捞技术和渔获品质控制与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新品种,拓展我国远洋渔业作业空间;

④研发环保型、高性能与功能性渔用新材料,降低海洋捕捞的环境、生态成本;

⑤开展网箱和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研究,开发网箱成套装备,为我国渔业工程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集成渔业生境监测修复、人工渔礁管理、目标生物培育驯化、管理评价等技术,形成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