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创新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创新平台 > 院级创新平台 > 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域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发布时间:2016-12-13

盐碱中心盐碱水域渔业是将无法被农业直接利用的盐碱水资源作为主要研发对象,根据其盐碱土壤特性和盐碱水质特点,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使其成为渔业可利用资源,将闲置的非常规国土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大系列,在此基础上,以基地为载体,通过“中心+基地+养殖户”形式,进行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对于拓展我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保证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增强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盐碱地渔业的产业化发展。

研究方向:

①耐盐碱基础生物学研究

研究生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潜能,探究水生生物盐碱适应调节过程中生理、营养需求以及行为响应等生理生态学机制,确定适应调节的关键因子,综合揭示养殖生物适应盐碱水质的本质。

②盐碱环境改良调控技术研究

利用技术手段降低盐碱水质制约因子对养殖生物的影响,集成优化典型盐碱池塘养殖水质、底质改良调控技术体系,组装集成盐碱水养殖环境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对盐碱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实现预警和保护。

③宜养品种开发选育

开展养殖生物的驯化模式研究,建立形成快速、规模化驯化技术流程;以盐碱水域土著经济养殖品种为对象,形成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建立耐盐碱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适应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环境养殖的新品系。

④生态高效养殖与综合利用研究

针对盐碱水特点,确立多品种、立体化的盐碱水池塘低碳高效养殖技术;针对封闭或半封闭大面积盐碱水域,建立大水面生态增殖及放牧式养殖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盐碱水渔农结合综合开发新方法和新工艺,创建盐碱水土渔业综合利用技术。

发展目标:

重点开展水生生物的耐盐碱适应机制、盐碱水质养殖环境的生态系统研究,以此为基础集成盐碱养殖环境质量优化与控制、盐碱水体低碳高效增养殖等关键技术;以区域盐碱水类型为主体,建立多元化盐碱水养殖模式和盐碱水资源渔业综合利用模式;逐步推进我国盐碱水养殖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继续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渔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为指导思想,通过技术集成优化、新技术研发和配套技术模式组装构建等途径,并通过示范基地、共享平台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盐碱水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实现盐碱水域渔业高效利用和盐碱水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以及上海市科技兴农等科研任务,继续夯实盐碱水渔业理论研究基础和应用研究基础;承担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积累相关基础数据;加强产研合作,拓展市场导向类应用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从而推动全国盐碱水养殖业的发展,为盐碱水土资源的渔业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3-5年内将进一步开发盐碱水资源,不断开发和培育出适宜盐碱水养殖的优良品种,逐步建立适宜不同盐碱水质的盐碱池塘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构建盐碱水土资源渔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建成集科研、开发、产品、市场于一体,能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的科研与开发实体。加强基地建设,强化中试、示范功能;以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形式,开展盐碱水渔业关键技术的宣贯和推广;进一步丰富盐碱水渔业开发技术与服务共享平台功能,实现互动式网络平台,利用新媒体开展盐碱水养殖技术成果的推广;以相关配套产品形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盐碱水渔业的发展。